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13日在京落下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预示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也预示着我国教育布局将迎来重大改革和突破。今后,教育布局要围绕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产业发展的需要而展开。
职业教育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
著名经济学者吴桐认为,保就业和稳就业成为“六保”和“六稳”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当下,办好职业教育成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和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提高社会分工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数以千万计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吴桐表示,此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再次强调了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作用。
他判断,下一步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以及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将进一步优化,地区的实际特征将更加鲜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而随着职业教育新政的不断出台,今后职业教育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职业教育的核心要面向社会需求
发展职业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它涉及教育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改革。专家认为,今后职业教育的核心要面向社会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就业者层面来讲,随着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多产业的工种逐渐被机器所取代,给就业带来很大挑战。从国家层面来讲,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向高端化发展,这就需要具备一定技能、相对高端的人才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在欧阳日辉看来,我国现有的大学教育体系不足以支撑这个需求。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更加高端的人才,并非培养产业工人。而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产业工人。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欧阳日辉表示,要按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要求,今后职业教育的理念、方式、课程的设置,都要围绕着怎样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个核心问题而展开。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和高质量,唯有走类型教育之路,否则,如果仍把职业教育作为低于普通教育的“层次教育”,参照普通教育模式办学,职业教育将更加被边缘化。而要切实把职业教育建设为类型教育,就必须结合类型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
欧阳日辉认为,职业学校要形成一个相对专业化的教学模式,重点突破几个方面,打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走专精尖的道路。同时,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必须要围绕着社会发展需求,让教师既要立足课堂,又要走出校园,进行开放式的办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精湛的、有水平的、了解社会需求的教师队伍。有了好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和培养目标。
未来要着重把握四个方向
欧阳日辉认为,按照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向,今后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职业教育要符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部署。数字经济是未来必须发展的方向。未来的产业工人必须具备数字技能与素养,属于数字型的工匠。二是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也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最大难题。三是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置本地化的技术学院,培养当地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四是要放权给地方政府,让他们成为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参与主体。让地方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加强联合,形成创办现代职业教育的合力。
熊丙奇也认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不过,他也强调,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意见、下发文件,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但具体落实时,却存在概念多于实质、流于形式的问题。由于缺乏有力的统筹管理,发展职业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需要从制度设计上加以理顺。
想要咨询更加详细的问题或者想要报名心仪的学校,可点击右边咨询框与在线老师联系或预报名。